📕
📕
📕
📕
愛沙尼亞數位治理之法律架構
Search…
📕
📕
📕
📕
愛沙尼亞數位治理之法律架構
前言
愛沙尼亞數位政府介紹
《身分證件法》Identity Documents Act
《數位簽章法》Digital Signatures Act
《個人資料保護法》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
《公共資訊法》Public Information Act
《資料交換層法》Data Exchange Layer Act
《數位服務及資訊管理條例》Principles of Managing Services and Governing Information
《資訊系統安全措施法》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Measures Act
資料庫法規範例:《名譽領事資料庫法規》Statute of the Database of Honorary Consuls
Appendix: Principles of Managing Services and Governing Information (English Version)
Appendix: Data Exchange Layer Act (English Version)
Powered By
GitBook
愛沙尼亞數位政府介紹
愛沙尼亞是個人口僅有130萬左右的小國,但愛沙尼亞在數位治理技術方面乃是世界公認的科技大國。
1991年愛沙尼亞獨立,當時僅有少部分國民擁有手機;但到2002年,愛沙尼亞政府已經開始推行「數位身分證」(eID);2005年,愛沙尼亞更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在利用I-Voting進行國會選舉的國家;2013年,愛沙尼亞人均新創產業已經是全世界最高;現今在產業與科技創新、政府效率、政策透明度等方面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他們的人民只有在「買賣土地、結婚、離婚」時,才需要本人到現場。其餘政府所提供的2500多項服務裡,包含出生登記、就學登記、電子病歷、報稅繳稅、申請補助、辦駕照到投票等事務有高達99%都已經數位化,愛沙尼亞的國民不用出門就能在線上快速完成。自「數位身分證」開始推行至今,目前愛沙尼亞「數位公民」的普及率已達到97%。
由於是地理位置特殊的小國,因此歷史上不斷的被周遭大國騷擾、侵略,甚至併吞,成為愛沙尼亞致力於發展數位治理的原因之一。
愛沙尼亞前總統Toomas Hendrik Ilves在分享經驗時曾提到:
「不只是愛沙尼亞,只要是小國家,都必須要有將重要資料數位化,存放在安全的地方的意識,否則當災難一發生,過去傳統的紙本資料都會一夕之間消失殆盡,對整個國家和人民來說,要重建許多事情會變得非常困難。」
「像我們一樣的小國,應該要有大刀闊斧的決心,而完成數位治國的關鍵並非在於技術,而是國家是否擁有足夠的政治意志,去制定相應的法律來執行數位化」。
愛沙尼亞的國家資料庫「X-Road」,也是龐大的個人資料交換系統,人民在政府機關與私人企業留下的個資,都可匯集到X-Road資料庫,只要經過人民授權同意,政府機關與企業就能透過X-Road資料庫,互相調閱各個公部門、私部門獨立資料庫中的資料,當資料可以共享時,人民也無需再重複填寫相同的個人資料,業務的辦理也會更加快速。
利用「X-Road」技術連接各式各樣橫跨公營及私營領域的小系統,為愛沙尼亞人提供處理日常的電子服務。運作原理是每位居民都有一張智能身分證,而內裡則置有個人電子簽名,確認使用者身分。就公共層面而言,愛沙尼亞公民在2005年就開始利用I-Voting系統進行國會選舉投票,愛沙尼亞至今仍然是全球唯一一個真正實行網路投票的國家。這些功能反映E-Estonia使國家全盤數位化,為居民省卻辦理手續及外出排隊的時間,也為國家節省聘用職員的成本。
觀察愛沙尼亞「數位政府」成功的關鍵原因在於:
(一)重視「網路人權」,除了既有的電子化政府措施,更大舉布建免費網路,提升寬頻速度外,也打造政府部門間的數據交換網絡,讓政府內部先數位化。
(二)愛沙尼亞政府結合公私部門,研發數位化服務,例如電子健保、電子處方箋、線上開辦銀行帳戶,試圖讓eID融入民眾日常生活,達成99%的政府服務可以線上申請,提升民眾使用意願。
(三)除了成熟的技術外,更有相應的完整法律架構,為推動eID,愛沙尼亞曾修訂包括《個資法》、《國家檔案法》、《國家機密法》在內的至少十項法規,內容除了硬性規範政府,所有政策必須配合eID系統,也將民眾納入一套嚴謹的隱私保護體系。
(四)利用類似區塊鍊的技術,建立了一套開源監測系統(Personal Data Usage Monitor),當政府人員進入系統、查閱民眾資料時,便會留下紀錄,讓民眾可隨時得知什麼政府機關、在什麼時間點、查過他的什麼資料;民眾若認為政府不當使用個資,也可以向法院提出異議,維護個人隱私。
(五)做到百分之百透明,所以也廣泛受到民眾信賴。發現疑似有資安漏洞時,愛沙尼亞政府為了讓社會繼續支持eID,堅持與民眾、廠商公開對話,而非私下談判,愛沙尼亞將eID系統程式碼公布於開源軟體程式碼平台上,一旦民眾發現漏洞或程式臭蟲,都可以向上通報要求修復。
從愛沙尼亞數位政府的經驗裡能得出一個結論:
愛沙尼亞成功走向數位治理的重點並非拋棄舊式科技,而是拋棄「舊式思維」。一個國家要走向數位治理,除了理解科技的重要性,有一套相應的隱私權保護措施更為重要。數位社會裡的一切都靠信任,政府必須同時結合科技、法律、道德等三個層面,除了透過發展成熟的技術、也應秉持堅定的意志制定相應政策與規範,並建立民眾與政府間的「信任」才是真正的關鍵,
Previous
前言
Next
《身分證件法》Identity Documents Act
Last modified
1yr ago
Copy link